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平台动态

省属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来源:创新中心 作者:创新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5-12-18 10:24:55
字号: [双击滚屏]
核心提示:

     

                                  交流会现场

 

1215日下午,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省属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校行政楼六楼会议室召开。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紫贵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党委书记刘勤社、校长兼协同中心主任周永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力出席会议。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杨晓研、郭鹏程及省属十所高校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科技处负责人、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甘世平主持。

     

           刘勤社、刘力陪同王紫贵与各参会代表一同参观协同创新中心

     

                              参观协同创新中心

 

会议总结回顾了2012年以来陕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并就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前,刘勤社、刘力陪同王紫贵与各参会代表一同参观了我校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我校科技处处长、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唐志书对中心建设历程、功能与定位、运行模式、建设成效等作了介绍。王紫贵及各位代表对“中心”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心”在运行过程中的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赞扬。

     

                                王紫贵作重要讲话

     

                            周永学代表我校致欢迎辞

     

                      教育厅科技处处长甘世平主持交流会

 

周永学代表我校致欢迎辞。周永学称,近年来,我校依托所属的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引领服务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时充分集合人才、技术和平台等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周永学表示,我校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转变创新方式,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此外,他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与各兄弟院校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开创我校协同创新的新局面。

王紫贵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陕西高校在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和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他指出,“2011计划”是继“985”、“211”工程之后,围绕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组织实施的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陕西省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行列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是实施教育强省战略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就今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他着重提出三点要求:第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2011计划”的发展态势和深远意义。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协同创新是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力。其次,从我省情况看,协同创新是激发高等教育发展活力、建设科教强省的有效途径。第三,从高校自身而言,协同创新是凝心聚力谋发展、集中力量创一流的战略抓手。因此,高校推进协同创新工作,就是要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放到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环境、大形势中去分析、去研判。深入领会国家实施“2011计划”的深远意义,关键是要将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发展理念,落实到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实力的目标。把握好这个理念,高校的协同创新工作就不能走走看看、观望等待,更不能停步不前、无所作为。第二,实事求是,充分把握我省“2011计划”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1计划”工作,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作为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引导性、支持性计划来实施。从中期检查情况看,成效明显,令人鼓舞。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省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现状,与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的要求相比,与我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任务相比,与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学校整体改革发展的统筹谋划不够;二是牵头单位与参与单位的协同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推动中心有序高效运行的实招不多,实效不足。第三,积极进取,充分发挥“2011计划”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支撑作用。一是将机制体制改革作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实现人、财、物等核心要素的良性互动和协同效应最大化。二是将协同创新的重大任务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创新任务与产业链的紧密衔接。三是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建立人才引进和流动的政策机制。四是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2011计划”,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落到实处。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全面提升全省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确保实现“三个不动摇”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四所高校在会上交流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及我校共四所大学在会上交流汇报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

甘世平在总结讲话时要求,各高校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通过“2011计划”的推进实施,着力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12月18日党委宣传部、协同创新中心来稿)